28週產檢時,醫生說小牛目前的胎位不正,建議馬麻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胎位矯正運動,希望
能將胎位轉正,以利生產。
產前胎位矯正運動:膝胸臥式
該運動是採俯臥姿勢,胸部緊貼地面,兩腿與地面垂直成90度,雙膝分開與肩同寬,臀部要
抬高。做的時間及頻率為早晚各一次,每次持續約2~5分鐘,避免在飯後做此運動。建議是
28週以後若發現胎位不正,做胎位矯正運動可幫助矯正胎位,通常至36週胎位即趨穩定。
因為聽護士小姐說做這項運動會很不舒服,所以量力而為即可,不必勉強著做,而醫生也說在
34週前胎兒都還有機會自動轉正胎位,所以馬麻回家後並沒有很認真地做運動,因為真的很
不舒服,除了腰背很酸痛以外,連呼吸都感到非常困難,尤其是做完運動後,如果沒有把拔幫
忙扶著馬麻的腰,馬麻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起身,是非常困難且費力的。
所謂胎位,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。
正常子宮呈梨型,也就是下面靠子宮頸處較小,而上面子宮頂空間較大,所以胎兒足月時自然而
然會順著子宮形狀頭朝下,臀部與會活動的雙腳則在空間較大的子宮上端,形成「頭位」。除了
頭位外,其餘都是胎位不正。
胎位不正的類型可分為:
1.頭位:指的是胎兒身體最靠近子宮頸的部分,最先出來的部分,一般正常生產都是頭先下降出來
,稱之為頭骨先露,或是「頭位」。
2.臀位:如果寶寶屁股在最下面呈坐姿狀,稱之為「臀位」,而臀位還可根據胎兒腳的位置再細分
為伸腿臀位(兩腿向上伸直到頭部)、完全臀位(盤腿而坐)、足式臀位(其中一腿或兩
腿下伸,變成腳最低)。
3.肩膀位:當寶寶軸位是橫位時,則其先露部位為肩膀,稱之為「肩膀位」。
4.顏面位:另外有些寶寶雖然頭在下面,但是頭卻向後仰伸,以致於以臉部面對子宮頸口,先露部
位為臉,稱之為「顏面位」。
5.複合位:最後一種是胎兒的身體有兩個部分同時為先露部位,例如在胎頭旁邊伸出一隻手,和頭
一起生出來,稱之為「複合位」。
至於胎位不正會發生,則必須考慮到子宮形狀、羊水多寡與胎兒大小,所以胎位不正的發生率,在不同妊娠週數並不相同。大多數胎位不正的原因並不一定可以歸類,因此胎位不正可說是無法預防的。
一般在6個月前,胎兒還很小,羊水相對較多,子宮空間大,胎兒可說是在羊水中游泳,方位隨時在變,幾乎一半的胎兒是胎位不正的。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,羊水相對變少,子宮空間逐漸變小,胎兒會自動轉成正常的頭下腳上的產位,胎位不正的比率便隨之減低,在8個月左右時大約只有10%是胎位不正 。等到足月時大約只剩下5%左右。
而一般胎位要到34週以後才會比較固定,在早期聽到醫生說你寶寶胎位不正時,不必太過緊張。然而到懷孕36週仍然胎位不正時,在生產前胎位會再改變的機會並不高,此時就應該溝通、討論,並決定生產的方式。
留言列表